針孔即滾鍍鎳層上的微小凹孔,其在外形上是對稱的,且有深有淺,根據其特征可分為三種類型。
(1)基體缺陷型。非圓形的凹孔,很可能是底金屬有類似形狀的砂眼或缺陷而造成的。
(2)氣體析出型。針孔的形狀像“蝌蚪”,這是氫氣泡向上浮時的痕跡。這種針孔的底部,可能有氫過電位較小的物質,如碳等。當去針孔劑不足時,氫在其上易析出,形成的氣泡不斷向上浮起,造成呈發黑色的痕跡。
(3)氣體滯留型。針孔較大而形狀像無柄的梨,圓形的向上部位略為凸起,說明氣體或油泡滯留在這部位后,直至鍍畢水能脫離,氣體或油泡的浮力試圖上升,結果底部無鍍層,表面形成凹孔。這種缺陷大致是鍍液表面張力較大,表面活性劑太少,而這部位又停留氫氣泡的緣故。
哪些因素會促使鎳層產生針孔呢?前處理不良,鍍液中有油或有機雜質過多,鍍液中有固體微粒,防針孔劑太少,鍍液中鐵等重金屬雜質過多,鍍液pH太高或操作電流密度過大。鍍液中硼酸含量太少和鍍液溫度太低等都會導致鎳層產生針孔。
當鍍液中有機雜質過多時,針孔、麻點較多較大,分布較均勻。對于油和有機雜質,可用活性炭吸附除去。
工件的向上一面鍍層上有針孔或麻點,通常是密度較大的非導體懸浮物沉降在該處而造成的,對于固體顆粒,用過濾法就可以除去。
在零件的各個部位都有針孔,而且其針孔、麻點較小,分布均勻,當攪拌鍍液泡沫也少時,就表明鍍液中防針孔劑含量不足,沒有把槽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適當程度,而使工件與溶液界面上所產生或吸附的氣泡不易脫離所造成的。
在實際生產中,可以根據滾鍍鎳的針孔和麻點的形狀、分散程度以及在鍍件上出現的位置等來判別是哪種因素影響的結果,然后對癥下藥,加以處理。
上一條: 滾鍍鎳的滾鍍辦法
下一條: 滾鍍鉻的操作時需要注意的地方